[2020.10.20 國際骨質疏鬆日 動一動 讓骨質不流失]
隨著台灣老年人口俱增,以及大多數工作者不愛曬太陽,骨質疏鬆的人口比例是越來越多,那如何去預防,以減緩骨密度的快速下降是相當重要的。
骨骼是一種不斷新陳代謝的組織,其中以”造骨細胞”製造新的骨質,”破骨細胞”將老廢的骨質代謝掉作為一個骨質平衡。從幼兒到30-35歲成年的過程中,人體的造骨細胞活躍程度遠大於破骨細胞,骨密度也隨之達到高峰。而35歲以後,造骨細胞的活躍度就會急遽下降,骨質密度也以每年0.5-1%的速度開始流失,在50歲起每年更以1-3%速度流失。所以每天即時補充鈣質以彌補過多流失的骨質是35歲以後必須補充的。
當發現有較強的腰酸背痛、身體變矮、駝背,都有可能是脊椎變形所造成,請大家立即就醫去檢查,驗骨密度去了解原因。通常來說年輕正常的骨密度介於T值=0左右,越低代表骨質密度缺乏,<-1即需要每日補充鈣片,<-2.5更需要搭配藥物做治療,避免後續有骨折的可能性。
而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風險可分為:脊椎、手腕、髖部。我在這邊特別提髖部骨折,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協會在2012年公布的數據,台灣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亞洲第一,照健保統計,髖部骨折後經常會導致長期臥床、引發感染,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兩成。故建議大家每日就需補充足夠的鈣質和適度曬太陽,少菸酒、適量的強化骨骼肌肉去運動,減少跌倒風險。都是大家平時需做到的保健行為。
故在藥局裡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”我想要買鈣片,但我應該吃多少劑量?怎麼選?”今天就來大解密,告訴大家。
人體總鈣量占人體體重的2-4%左右,故以60公斤的成人來說,每日就需要補充1000-1200毫克的鈣離子。但補充吸收進入到血液後,大多無法判斷是否可以進入到骨骼中儲存起來。那就需要一個引子-維生素D,將血液中的鈣離子帶到骨質中儲存。其實每天曬太陽15-20分鐘或是補充維他命D600-800IU就可以有一個基本的量來增強骨密度。而在台灣依照衛服部公告的國人膳食飲食中也有提到鈣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量,也就與剛剛講的相同,即補充1000-1200毫克和600-800IU的D即可。
而鈣片又分為碳酸鈣、磷酸鈣、檸檬酸鈣、胺基酸螯合鈣這四大類,以長期保養來說,請選擇自己吞嚥方便、鈣離子含量夠的商品即可。許多廠商會以吸收度宣傳鈣片的差異性,但長時間的實驗性結果並無顯著差異,如果是骨折或是手術期半個月內補充則有些許的幫助性。另外若容易抽筋的族群建議鈣片睡前補充可以加強鈣鎂平衡,減少肌肉短時間的抽蓄現象。
最後,提早開始運動、適當的曬太陽、補充鈣片+D3,都是我們預防的方法,該怎麼吃怎麼做?影片文字都已跟大家分享,若想要再進一步做諮詢,再請私密揚揚藥師^^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Opvfm4CJ3Q&t=8s